脑瘤手术如何更好保留大脑神经功能?前沿术中辅助技术一览
发布时间:2021-10-29 15:31:15 | 阅读:次| 关键词:
- [案例]INC巴教授2019年中国示范手术回访|脑干肿瘤全切术后,迎来
- [案例]半年突聋两次、听神经瘤侵入内听道,保面听全切术后大
- [案例]脑干-中脑顶盖胶质瘤患者记实录:再见了“肿瘤君”,我
- [案例]丘脑胶质瘤怎么治疗?INC国际教授手术案例
- [案例]脊索瘤两次复发后,如何逃过脑瘤再发魔咒?
- [案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危险因素有哪些?有治愈的案例吗?
治疗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等多数脑瘤,正如欧洲、美国以及中国新版的治疗规范所指出的——手术是优选和基本的治疗方案,应寻求适合的较佳手术入路,保障一次手术全切。手术在保护好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同时,切除率越大,患者长期生存的可能性越高。
当脑瘤位于脑功能区、脑干、丘脑、胼胝体等复杂位置,手术难度都会大大提高。术中一个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语言障碍、肢体瘫痪、面瘫、感觉障碍、视力障碍、意识障碍、无自主呼吸等严重并发症,很多并发症是难以恢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对患者及家属都是沉重的经济、心理负担和社会负担。术者对疾病的治疗理念及手术经验及成熟的术中相关设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1、术中神经导航:术中神经导航(neuronavigation)有助于准确的手术切口设计和病变定位。对于位置较深体积不大的肿必要。可在术前根据影像表现做好手术规划。还能与DT、MRI等图像融合,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但应注意:开后颅腔的密闭性遭受损害,特别是在切除大块实质性组织或大量丢失脑脊液之后,脑组织结构在颅腔内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影像漂移。
2、术中磁共振成像MRI:可动态观察病变切除的程度,克服导航系统的图像漂移,从而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并可及时发现术中出现的脑内血肿,减少手术的并发症。随着术中MRI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可以与激光神经内镜、冷冻、射消融以及术中脑功能评价等技术结合运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发展前景。但设备昂贵,手术耗时较长,且需特定的手术器械及监护仪器,目前只在有限的几家医院开始使用。
3、术中B超:术中B超使用方使,操作简单,分辨率较高,可显示肿缩的血供情况。还可利用超声造影剂提高肿分辨率。游离骨后在硬膜外即可进行肿的探测,获得良好的超声颅内解剖和病变图像,并可据此设计硬脑膜切口。一般来讲,实质性肿瘤的回声较脑实质高,为中等回声高回声;囊液回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脑出血则呈高回声。其显示颅内病变的位置、大小与手术前CT或MRI图像吻合率较高,很少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值得大力推广。
4、术中荧光实时显像技术:术中肿瘤的实时显像有利于促进肿瘤的准确切除。如果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将肿瘤组织特异性染色,无疑将大大提高手术效率。荧光实时显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主要通过向病人注入荧光染料,然后在不同激发光的照射下使肿瘤组织或瘤周的水肿组织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从而能够区分肿瘤组织、正常脑组织及瘤周水肿组织,引导术者较大水平切除肿瘤而避免损伤脑组织。目前有报道的显像剂有8氨基y-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荧光素钠(fluorescein sodiun,FlS)、纳米探针Cy5.5CLO及C5.5-CLO-Cltx等。
5、术中喚醒及电生理监测:利用术中唤醒技术和皮质及皮质下电较刺激,可使病人在清醒状态下进行语言、运动等功能的测试,从而准确定位功能区,达到合适保护功能区,避免和减轻并发症的目的。对于以癫痫起病的病人,术中脑电监测还有助于寻找致痫灶,以便术中干预处理,减少术后癫痫的发生。
- 所属栏目:脑瘤
- 如想转载“脑瘤手术如何更好保留大脑神经功能?前沿术中辅助技术一览”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liu/1227.html
- 更新时间:2021-10-29 1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