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分子病理检测指标到底代表什么?
发布时间:2021-11-10 10:29:14 | 阅读:次| 关键词:
- [案例]解析国际研究:脊索瘤治疗,手术与质子疗法,何为优选
- [案例]原本瘫痪的25岁女孩,手术全切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后,重新
- [案例]“真的有幸了解到巴教授!”疑难胶质瘤女孩成功示范手
- [案例]风险大、手术难、预后不明?INC神外教授远程咨询,为疑
- [案例]下丘脑错构瘤致性早熟、“痴笑性”癫痫,这种“黑科技
- [案例]【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九|70岁,岩
胶质瘤分子病理检测指标到底代表什么?近年来,胶质瘤分子病理取得了进展。2016年WHO已将分子病理纳入胶质瘤病理诊断体系。2021年更加强化了分子病理的重要性。
肿瘤遗传学水平的分子病理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并且对组织学难以明确诊断和分级的肿瘤提供鉴别依据。
脑胶质瘤患者在做完分子病理检测以后,很多患者不知道这些指标怎么看?有什么意义?
今天在这里简单教大家一些基本的方法来进行分子病理报告解读。
脑胶质瘤分子检测报告一般有哪些项目检测项目?
一般的脑胶质瘤分子检测项目(简称六项检测)
基本包括如下检测内容:
+IDH1/2是否出现突变;
+MGMT启动子是否甲基化;
+1p/19q是否杂合性缺失;
+TERT基因是否出现突变;
+BRAF基因是否出现突变;
IDH突变
异柠檬酸脱氢酶家族包括IDH1、IDH2和IDH3这3种异构酶。
超过90%的IDH基因突变为IDH1(R132位点)突变,其余的为IDH2突变(R172)。
研究表明,IDH突变是胶质瘤的早期遗传学改变,随后根据星形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的谱系分化不同可以分别伴随其他基因变异。
IDH突变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生率很低(5%),但是在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WHOII-III级胶质瘤中发生率很高。伴有IDH突变的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
针对IDH突变的免疫组化(R132H,克隆号:H09)已经成为胶质瘤分子诊断的常规检测。
染色体1p/19q联合性缺失
染色体1p/19q联合性缺失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性分子标记物。
▶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发生率为80%~90%;
▶在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发生率为50%~80%;
▶在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中发生率为15%;
▶而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生率仅为5%;
1p/19q联合缺失的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较长。
MGMT启动子甲基化
MGMT启动子甲基化可以导致基因沉默,并控制MGMT蛋白合成。
MGMT可作为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反应性的指标。具有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胶质瘤患者对化疗、放疗敏感,生存期较长。
目前,临床使用MGMT免疫组化结合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检的检测方法,结果更为可靠。
其他分子检测指标
ATRX突变或缺失是星形细胞胶质瘤的诊断性分子标记物。
该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
研究表明,ATRX突变的星形细胞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ATRX突变联合IDH突变及1p/19q状态,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的预后评估。
TERT突变,常见位点为C228T和C250T,主要集中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联合IDH、1p/19q等其他分子病理标志物可用于胶质瘤分子分型及预后的判断。
EGFR扩增和突变,其中胶质母细胞瘤中EGFR的扩增约为50~60%,EGFR点突变约占25%。
较常见的EGFR突变为外显子2-7框内缺失,称为EGFRvIII,见于25%的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携带EGFRvIII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EGFRvIII特异表达于肿瘤组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Ki-67在多种恶性胶质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过度增殖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Ki-67免疫组化表达水平是判断胶质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所属栏目:胶质瘤
- 如想转载“胶质瘤分子病理检测指标到底代表什么?”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jiaozhiliu/1255.html
- 更新时间:2021-11-10 1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