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镰旁脑膜瘤肿瘤大、易复发,如何破解全切难题?
发布时间:2023-07-19 18:36:14 | 阅读:次| 关键词:大脑镰旁脑膜瘤肿瘤大、易复发,如何破解全切难题?
- [案例]25岁瘫痪女孩手术全切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案例
- [案例]儿童反复头痛、还可能智力下降!脑血管病-烟雾病的“无
- [案例]良性脑瘤预后却“不良”?INC国际四大颅咽管瘤专家:如
- [案例]功能性垂体瘤—泌乳素瘤可以不手术吗?INC国际大咖施罗
- [案例]13岁女孩如何“斗赢”5cm巨大髓母细胞瘤?Rutka教授术后
- [案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急性出血期的抉择:「回家静养」还是「
大脑镰旁脑膜瘤位于大脑皮质下,起源于大脑镰,大脑镰旁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8.5%。与矢状窦旁脑膜瘤不同的是,镰旁脑膜瘤可完全被脑皮质覆盖,可突破大脑镰并常常呈双侧生长,与矢状窦旁脑膜瘤类似的是二者均较多见于上矢状窦中1/3(冠状缝与人字缝之间)。
大脑镰旁脑膜瘤血供有颈外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中、后动脉。上方为上矢状窦和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下方有胼周、胼缘动脉和下矢状窦,手术空间狭窄,显露困难。并且由于大脑镰旁脑膜瘤一般位于大脑纵裂内,位置深,生长缓慢,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当瘤体体大,出现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定位症状时才被发现,故治疗上存在很大困难。术中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并发症,如果肿瘤无法得到全切,后续也较易复发。
大脑镰旁脑膜瘤肿瘤大、易复发,如何破解全切难题?
退休女士较大脑膜瘤长在大静脉窦、大脑镰旁能治愈吗?
术者: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
病情回顾:年过花甲的退休老师王女士本应安享晚年,却因为患上“左侧额部大脑镰旁脑膜瘤”饱受愈演愈烈的头痛、癫痫、肢体无力的折磨,保守治疗已经令她痛苦不堪,可是由于肿瘤靠近大静脉窦和运动功能区,手术难以全切,易复发,且术后致瘫风险很大(60-全切不等)。咨询国内医院虽然表示可以治疗脑膜瘤,但是每个医院给出的结论都不一样,而且多数表示位置不好,很难完全切除,容易出现后遗症和复发。
治疗过程:经过多次筛选和考量,王女士找到INC国际神经外科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巴教授作为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擅长此类疑难位置脑肿瘤,在与巴教授远程咨询后,教授回复可较大水平对脑膜瘤全切,复发的可能性低于5%。王女士得到咨询意见后,毅然选择远赴德国,在德国汉诺威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接受巴教授的手术治疗。肿瘤肉眼下全切,可见局部组织缺陷,水肿效应存在,被压迫正常脑组织缓慢复位。
王女士术前术后MR对比
术后二天下午,王女士就能在德国INI医院护理人员的搀扶下进行走路康复训练。术后没有打抗生素,而且术后几天就可以独自走路,无需陪同。术后一周多已经恢复得和正常人一样,精神状态很好,可以在医院内自由散步,术后两周王女士顺利出院回国。

- 所属栏目:脑膜瘤
- 如想转载“大脑镰旁脑膜瘤肿瘤大、易复发,如何破解全切难题?”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moliu/3359.html
- 更新时间:2023-07-19 18: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