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是什么意思?GCTs诊断性放疗的争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11 17:30:27 | 阅读:次|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
- [案例]INC巴教授2019年中国示范手术回访|脑干肿瘤全切术后,迎来
- [案例]半年突聋两次、听神经瘤侵入内听道,保面听全切术后大
- [案例]脑干-中脑顶盖胶质瘤患者记实录:再见了“肿瘤君”,我
- [案例]丘脑胶质瘤怎么治疗?INC国际教授手术案例
- [案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危险因素有哪些?有治愈的案例吗?
- [案例]脊索瘤两次复发后,如何逃过脑瘤再发魔咒?
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是什么意思?诊断性放疗又称试验性放疗,诊断性放疗的理论依据是,生殖细胞瘤成分对于放射线异常敏感,对于疑似GCTs的患者,给予20Gy的放疗,若病灶缩小,则判定为GCTs。该诊断方法的提出,主要是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诊断性放疗的诸多弊端逐渐显露,目前学界内对诊断性放疗的意见不一,主要争议的点如下:
首先,可能导致误诊,因为放疗后病灶的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并不能完全确立GCTs的诊断。例如,组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其与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部分患者可以以垂体部位的异常信号为首发表现。由于其是一种增生性疾病,病灶的自发性缓解并不少见。即使是需要接受治疗的系统性病变,对放化疗也较其敏感,如果给予诊断性放疗,亦会出现异常信号的消失。再如,松果体实质细胞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也是青少年松果体区的常见瘤种。该类肿瘤对放疗中度敏感,给予剂量的射线照射,亦会出现肿瘤体积缩小。
其次,即使患者确实为GCTs,基于诊断性放疗确立的诊断,仍然无法准确区分生殖细胞瘤与NGGCTs。当非生殖细胞瘤成分较少或者含有畸胎瘤成分时,诊断性放疗后亦可表现为肿瘤大部分消失或肿瘤残存,基于此判断为生殖细胞瘤或NGGCTs,均会影响后续的治疗策略。
较后,对于诊断性放疗无效的患者,仍然需要行活检或手术获取标本行病理学诊断。而诊断性放疗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对后续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干扰、以及对制定后续放疗计划的负面影响均无法消除。因此,国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摒弃了诊断性放疗的应用,并在多个关于生殖细胞肿瘤的共识中提出,对临床上疑似GCTs的患者,如果肿瘤标志物为阴性,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随着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技术和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人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活检已经不再是难以逾越的技术屏障,完全可以取代诊断性放疗,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对于确实无法通过手术或活检获取病理学诊断、且肿瘤标志物阴性的患者(如病变直径<1cm),可暂时观察并密切随访。期间可以给予对症治疗,在确诊之前不要贸然进行抗肿瘤治疗。
基于上述分析显示,现有的诊断手段均存在自身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尽可能综合全部能够获取的信息,进行多方位分析和判断,这是现阶段GCTs准确诊断的必然要求。首先,对于疑似GCTs的患者,应进行肿瘤标志物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获取肿瘤存在的直接证据,确立GCTs的诊断。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综合考虑病史、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疗效等多方面因素,进一步区分生殖细胞瘤与NGGCTs。
AFP是判定存在非生殖细胞瘤成分的重要指标,无论是血液和(或)脑脊液中水平的增高(需排除肝功能异常等因素),还是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均是确定NGGCTs的证据。对生殖细胞瘤的诊断要慎重,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如影像学的均匀信号(MRI)/密度(CT)、组织病理学无AFP阳性细胞成分、血液和(或)脑脊液β-HCG正常或轻度增高且AFP正常、诱导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等;否则,均应怀疑NGGCTs的可能性。
GCTs的诊断复杂。无论是通过组织病理学还是肿瘤标志物,均不足以单独用于GCTs亚型的区分。而鉴别生殖细胞瘤与NGGCTs,是GCTs治疗的重要重要内容,不同的诊断结果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
- 所属栏目:脑瘤
- 如想转载“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是什么意思?GCTs诊断性放疗的争议有哪些?”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liu/1727.html
- 更新时间:2022-05-11 17:23:29